发表时间: 2022-04-08 11:41:50
作者: 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 深蓝财经
浏览:
来源 | 深蓝财经
作者 | 郑婷
编辑 | 杨波
银行卡明明在自己手中,但账户里的钱却不翼而飞……近年来,银行卡盗刷事件层出不穷,家住湖南怀化靖州的退休教师董先生日前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可当他向涉事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怀化市分行维权时,相关负责人仅淡淡地表示,他们无法对董先生的3万元进行赔付,需要警方调查及司法确认银行过错和责任才行。
等待过程让董先生备受煎熬,因为被盗刷后,他的账户上只剩下微薄的466.5元,并且他始终想不明白,被盗刷的那两天,自己一直在医院治病,卡也在身边,怎么可能在800多公里之外的广东消费14笔?
答案要么是董先生泄密或者发生了伪卡交易,要么是银行风控出了问题,如果是后者,建行无疑透支了用户的信任,去年科技投入位列六大行第二的排名也稍显讽刺。
值得注意的是,在另一起建行卡被盗刷26.8万元的案件中,法院就判了银行承担90%的责任,而这也是去年新规出台后的首起代表案例。
如何才能获得赔偿?深蓝财经根据裁判文书网上的多起相关案例,找到了共同点,或许只有这种教科书式的操作,才是保证你权益的关键。
1
盗刷轮番上演
据董先生自述,涉事银行卡是一张建设银行的借记卡,这是单位发给他的工资卡,该卡没有开通手机银行,亦没有绑定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
整个事件信息虽然不繁杂,但为了更直观的描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小编结合澎湃新闻发布的报道,将关键时间线进行了梳理:
——2月22日
董先生与妻子一起前往家附近的建设银行靖州支行旁的ATM机上查询独生子女费是否到账,并打印了明细。此时,卡内的资金一切正常,余额为3万多元。
同一天,董先生的建行卡在怀化市鹤城区一家珠宝行,分两笔消费了19998元。
——2月23日
董先生的银行卡一共产生了12笔消费,第一笔是一个叫“张晓方”的人消费了5元,剩余11笔均是通过“跨行其他渠道消费”,涉及广东深圳龙岗区、大鹏新区、罗湖区、龙华新区的贸易商行、五金商行和便利店,以及惠州市的数码产品店。
——2月27日
董先生在建行靖州支行旁的ATM机上查询发现,3万多的退休金竟只剩466.5元,这让董先生和老伴儿肖女士大吃一惊。
——2月28日
夫妻二人来到建行靖州支行打印明细,发现他们完全不认识消费的“张晓方”,而且董先生近期一直在当地医院住院,怎么可能跑到怀化市和广东深圳惠州等地消费。
对此,建行靖州支行工作人员怀疑,董先生的卡可能被克隆了,但面对索赔诉讼,对方仅仅摆出了一副与我无关的高傲姿态,冷淡地表示,无法对损失作出赔付。
很明显,涉事银行直接忽视了最高法的新规。
2021年5月,最高法在《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中明确规定,银行卡遭遇盗刷,符合条件的可向银行索赔。
而新规后的首例判决,涉事银行就是建设银行。该案中,当事人雷某居住于浙江嘉兴市南湖区,2020年9月5日下午,他收到短信得知自己的建行借记卡被异地盗刷,损失合计26.8万元。雷某后向银行查询得知,几笔刷卡地点均为中国台北。
对此,一审法院审理认为,持卡人和发卡行之间构成储蓄存款合同关系,银行负有对存款人存款的安全保障义务,雷某负有妥善保管密码的义务。在无法确定本案伪卡盗刷的直接过错或原因的情况下,法院酌定涉事银行承担90%责任,赔偿雷某损失24.1万元。
板上钉钉的事,银行竟然不服,提出了上诉,但二审法院将其申请驳回,同时不留情面地指出:
“被伪卡盗刷正说明该银行卡在技术层面尚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
无独有偶,小编也在社交平台上留意到了多个建行卡被盗刷的爆料,下面这名网友与雷某的经历如出一辙:
钱同样在中国台湾被取走,当事人在能证明银行卡尚未离身的前提下,银行依然习惯性推责。
评论下方,另一名网友也称,其父亲的建行卡也在中国台北遭遇了盗刷。
目前,爆料网友已与银行方面达成和解,涉事银行承诺将承担八成的损失,但事件后续的走势以及银行方敷衍了事的态度仍让他担忧,口头承诺最终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后悔没走司法程序,不应该听从银行和解的建议。
2
太讽刺!金融科技投入排名靠前
屡禁不绝的盗刷事故,恰好与建行近年来在金融科技上的地位和投入形成鲜明反差。
在国有六大行中,建行算是走在创新前沿。
早在2017年10月,建行就联手华为推出了中国首个手机盾移动支付,一举改变了数十载未变的转账方式,跟实物U盾“say goodbye”,为此,一系列宣传稿都称“我们要敬建行三杯”。
同一年,建行广东分行创造了一项纪录——国内首个应用刷脸支付的银行,实现了出门只带脸就能自由支付的功能。
2018年4月,建行在上海建成了第一家“无人银行”,工作人员被智能机器人取而代之,众人振臂高呼“万千柜员即将失业”,引发市民争相前往一睹风采。
还没完,上至六大行,下至中小银行,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建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也是有目共睹。
2019年,建行一枝独秀,金融科技投入居六大行榜首;2020年、2021年,建行金融科技投入被宇宙行反超,但依然排列第二。
3
风控流于形式?
钱砸出去了,银行机构在金融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就应该突出,应用深度和发展水平也应该进一步提升,风控持续加强,而非流于形式。
然而,建行的表现大相径庭,收罚单,官员落马样样不落,甚至落得还很严重,在反腐方面堪称国有大行重灾区。
从收到罚单数量来看,2021年,建行共收到罚单112张,同比大增36.59%,增速仅次于中国银行,侧面反映出该行风控较差,漏洞较多。
另外,2021年六大行共计19位高官被查处,而建行落马高官就高达6位,占总数近三分之一,为六大行之最,且被查出的官员多为省级分行的行长、副行长级别,省、市级分行行长占4位。
2021年六大国有行高官落马
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统计整理
上梁不正,下梁就容易歪,这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窥见一斑。
2020年,江苏淮安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共抓获26名嫌疑人,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警方称,犯罪团伙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无法获取如此大规模的公民个人信息,猜测可能有银行内鬼参与其中。
果不其然,警方调查发现,一名建行工作人员泄露了几百名客户的信息,一年黑色收入超30万元。但令人震惊的是,该员工竟然不知道这是违法,网友评论,看来浓眉大眼的建行平时疏于对员工的管理,内控机制严重缺失。
建行自身为此也摔过跟头。2020年7月,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刑事裁定书显示,一汽贸公司通过向多名建行工作人员行贿,逃过内审人员的火眼金睛,先后96次骗取建行3400多万元贷款,造成建行直接经济损失360.5万元。
4
如何获得赔偿?教你教科书级做法
都说信任是金融的基石,如果一家银行内鬼丛生,信誉一旦败坏,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打击必然是灾难性的。
再回过头看,尽管董先生遭遇的盗刷事件定论,但对于被盗刷后怎么做才能获得赔偿的问题,小编也认为有必要探讨。
于是,深蓝财经在裁判文书网以“银行卡盗刷”为关键词搜索,在2012年至今的11年里,相关的民事案件超过1700起,其中,有一些经历了二审“拉锯”,但也不乏持卡人胜诉、由银行赔偿损失的案例。
这些持卡人胜诉的案例中,甚至能看到“教科书”级的操作:
在发现银行卡被盗刷的当日,持卡人立即报案并就近柜台取现或通过输错密码的方式致使银行卡被锁,以此从涉案交易发生的时间、空间证明银行卡真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跨越两国、两地办理交易,从而形成完成的证据链。
当然,也有一些情况银行可以不作赔付,这就要求持卡人要尽到妥善保管的义务,一旦发生银行卡被盗刷,立即进行挂失以防止损失扩大。
董先生和建行最终谁失理,深蓝财经会继续关注。
热门文章
每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