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06-17 17:33:56
作者: 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 无冕财经
浏览:
wumiancaijing.com
////
最热的泛财经新闻,都在这儿了。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整理发布
资讯整理:邓颖茵
编辑:易鸣
设计:岚昇
实习生:叶敏
国家卫健委:查验核酸不应成为常态
多地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
据齐鲁晚报6月17日报道,近日全国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或取消查验核酸证明。
自今年4月以来,为了尽早发现疫情、并有效控制疫情,全国部分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开展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截至6月初,全国至少10个千万级人口城市实现了核酸检测常态化布局,检测频率在2-10天不等,还建立了步行十五分钟的核酸“采样圈”。
但在6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表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科学制定核酸筛查策略,划定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扩大范围开展全员筛查。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一种常态。
目前,已有多地取消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或查验核酸证明的要求。
6月15日,山东德州不再要求影剧院观影人员的“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
6月14日,江苏通州湾暂停了开展区域核酸检测的常态化巡检。
6月14日,安徽绩溪县取消了“每7天进行一次全员核酸轮检”的核酸检测工作。
6月13日,安徽黄山高新区取消了每周四开展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
6月13日,江苏海安暂停了开展区域核酸检测的常态化巡检。
6月11日,安徽黄山风景区取消了每周一、周二开展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
6月10日,广东惠州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等出行站场,不再要求出行旅客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此前,6月9日发布会上,卫健委相关人员人士提到:“是否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要因时因势确定。”
目前多地已搭建15分钟采样圈。据南宁晚报,南宁市新增561个便民核酸采样点,位于主城区核心区域的约100个采样点于6月15日启用;“准格尔旗发布”6月16日消息,准格尔旗全力打造“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6月17日,山东省莱西市发布关于15分钟核酸采样圈采样点设置情况的通告,设置15分钟核酸采样圈,包含2处24小时采样点。
6月1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1例。
贾乃亮合伙公司偷逃税被罚
涉事公司回应:向公众和贾乃亮道歉
6月16日晚,微博词条“贾乃亮合伙公司偷逃税被罚”冲上了热搜第一的位置。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杭州万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税收征收管理法》被杭州市税务局合计罚款约17.26万元。具体事由为,该公司通过法定代表人个人支付宝、银行卡分别取得收入22.97万元(含税)、22.26万元(含税),未入账,未按规定申报纳税;通过单位支付宝取得收入3.75万元(含税)未入账,未按规定申报纳税;部分收入未足额申报增值税;账外发放工资6.42万元,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非真实业务列支报销费用2.75万元。
公开信息显示,杭州万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实缴资本75万元,贾乃亮全资持股的南京亮闪天下影视文化工作室认缴出资10万元,占股4%。此外,李小璐个人工作室也持有该公司4%的股份。
随后,贾乃亮在微博作出回应表示:“过去几年投资了两三家公司,本人确实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参与经营管理,这些年也从未从投资公司拿到过任何投资收益,今天这个热搜让我深刻自我反省,以后会加强与创业团队的沟通,定期监督检查。”
涉及偷逃税的杭州万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微博发布回应称,向公众和贾乃亮致歉,对于税务处罚我司表示深刻反省,并已及时缴纳款项。同时还表示贾乃亮从未参与过公司运营,与贾乃亮无任何关系。
▲万核网络官方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微博账号@万核网络的主页中,虽显示有六千余条微博,但公众真正能看到的,仅有6月16日对贾乃亮的道歉微博及6月17日对李小璐的道歉微博。
“光大系”公司违反洗钱等规定被罚
深陷反腐旋涡,本月四位高管被查
香港证监会6月16日下午公告,中国光大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因违反有关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的监管规定,而被香港证监会谴责及罚款380万港元。
▲香港证监会公告。
对此,光大证券作出回应表示,光大证券(香港)因违反有关打击洗钱的监管规定,遭香港证监会处罚,该监管措施是香港证监会对光大证券(香港),在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进行反洗钱合规性调查的结果。目前,光大证券(香港)已认真对照监管要求,完成相关问题整改并实施有效的管控措施。
香港证监会称,光大证券在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没有实施充足及有效的制度和管控措施,以防范及减低与第三者存款相关的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风险。香港证监会的调查包括对光大证券于有关期间收到的存款进行抽样检视,过程中发现光大证券未能识别178笔透过光大证券,在某家本地银行开立的多个子帐户作出的第三者存款,金额超过2.5亿港元。
此外,尽管出现了以下预警迹象,但光大证券未能侦测某些客户帐户内的可疑存款,也没有作出适当的查询:11名客户从多名与其关系不明的第三者收到5笔或以上的存款;7名客户收到的存款淨金额与他们的估计净资产不相称;5名看来互不相关的客户在4天内收到来自同一名第三者合共约500万港元,而该5名客户使用有关资金买卖同一只股票。
在公告发出的当天,16日收盘,光大证券A股跌逾7%,H股跌逾14%。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系”今年以来也风波不断。
6月16日,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消息显示,光大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兼审计部总经理卢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光大集团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佳木斯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且自6月9日以来,卢兴已是“光大系”被查的第四名重要子公司干部。此前,集团旗下的中国青旅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伞翔宇,光大集团旗下的中光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李少平,中青旅罗根(天津)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会议管理部原总监龙瑾均被调查。
上海房租“报复性上涨”60%
或将持续升温
“还没报复性消费呢,房租倒先报复性上涨了。”这是最近许多上海租客的心声。
6月13日,58同城、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发布的《5月重点城市租房报告》显示,5月,上海租房热度(注:“租房热度”为在58同城租房频道的房源的访问量)环比普遍提高,浦东、闵行、宝山、奉贤、徐汇和虹口环比涨幅均在60%以上。
▲图片截自微博。
此外,克而瑞租售数据系统于6月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5月上海个人房源租金为102.51元/平方米/月,排在55城之首,也是唯一一个每平方米月租金破百元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洋房屋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第一周,上海出现单均租金上涨的现象,涨幅在7%左右,与克而瑞的数据接近;但第二周的数据单均租金明显回落,基本回到2021年下半年的水平。“房租上涨可能只是部分热门小区热门房源上涨,就全市整体情况而言,租金是持平甚至有所回落的。”太平洋方面解释说。
尽管一线房源租金涨跌互现,但多家机构监测数据,当前上海的租金仍处于上升通道。
普遍的观点认为,“房东要弥补损失”是上海房租上涨最为直接的动力。还有市场观点认为,想要“回血”的不止房东,还有赋闲2个月的中介。上海房租逆势上涨或因中介与房东联手哄抬价格,其实缺乏上涨的根基。但也有中介表示,上海近期房租上涨是多个因素的叠加,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哄抬价格”。
克而瑞租售研究总监李见林分析指出,对于当前的房租上涨,按照时间节点,4、5月份时,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离校租房,是房租上涨的传统节点。而受疫情影响,这一需求延迟到了5、6月份。与此同时,疫情还带来了市场需求的变化,更多的租客意识到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会倾向于换到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的房源。
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认为,在疫情防控好转的大趋势下,随着上海复工复产的推进,预计上海租赁市场将保持升温状态。
6月17日,据上海卫健委通报,6月16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名创优品被曝拖欠代工厂货款
对簿公堂后名创优品败诉
6月17日,据第一财经消息,名创优品与化妆品代工厂莹特丽合同纠纷民事判决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示。从两份判决书来看,名创优品均败诉,需向莹特丽支付一笔173.6万元的定作款和损失,以及另一笔68.3万元的货款,共计约242万元。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告。
据了解,此次起诉名创优品的是莹特丽在苏州的总厂。判决书显示,莹特丽与名创优品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但自2016年10月起,名创优品开始出现在莹特丽公司仓库中货品积压的情况,即名创优品在下达订单后既不提货,也未支付货款。
莹特丽一方表示,名创优品因所涉产品销售不佳,原本应提货完成的合同未能按原计划执行,相关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以及包材等积压于莹特丽仓库。双方盘点后签订《付款协议》,由名创优品在库存成品中选货,下达提货指令,莹特丽交付货物,目的是为了一次性整体清理库存。
名创优品则表示,所涉库存产品有质量问题,但莹特丽无法额外提供《付款协议》项下的产品进行换货。后经双方协商,莹特丽提出用协议之外的其他产品替换,但一直未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也不同意退货请求。但名创优品并未提交证据证明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法院认为,名创优品虽主张已提取的部分产品存在过期、邻近过期或其他质量问题,《付款协议》处理的本就是未销售完毕的积压成品,名创优品应预见长期积压给产品造成的瑕疵;且名创优品在协议约定的最后提货时间仍未提取货物,已构成违约,且因未及时提货而造成的产品过期等质量责任,应由名创优品承担。
最终法院判决名创优品需向莹特丽支付剩余货款。
另一桩涉及定作款及损失的案件中,名创优品亦是不予提货与支付货款。名创优品方辩称,该合同通过邮件下单属于个人违规行为,与公司无关,应当通过供应商协同平台向莹特丽发送采购计划。但以上说法均未提供证据证实。
最终法院认定,二者存在长期合作关系,且此前业务均通过涉案员工邮箱进行联系,结合双方长期形成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法院确认该定作合同成立。名创优品被判向莹特丽支付定作款及损失共计173.6万元,莹特丽则需在收到货款当天交付相关成品、包材、原材料等。
目前,莹特丽方暂未对此作出回应,而名创优品则拒绝回应该事件。
(本文由无冕财经综合自华夏时报、第一财经、界面新闻、上海证券报、界面新闻、券商中国、深圳晚报、齐鲁晚报、亚都集团、健康中国等报道。
热门文章
每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