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08-30 10:21:44
作者: 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 无冕财经
浏览:
wumiancaijing.com
////
最热的泛财经新闻,都在这儿了。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整理发布
资讯整理:叶敏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实习生:龙玉
唐山烧烤店打人案最新通报
28人被公诉、8名保护伞被留置
8月29日,河北省纪委监委发布关于严肃查处陈某志等涉嫌恶势力组织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的通报。
▲通报截图。
河北省纪委监委组织协调唐山、廊坊、衡水等地纪委监委对15名相关人员立案审查调查,其中对唐山市路北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市公安局路北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马爱军及唐山市公安局路北分局机场路派出所所长胡斌、长虹道警务站副站长韩志勇、机场路派出所民警陈志伟、光明里派出所原所长范立峰、光明里派出所副所长王洪伟、乔屯派出所副所长王志鹏、唐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四级警长安迪等8名公职人员采取留置措施,初步查出了违纪违法及涉嫌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行贿、受贿等职务犯罪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将深挖彻查,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陈某志等28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之规定,对陈某志等人依法提起公诉。
8月11日,陈某志等涉嫌恶势力组织违法犯罪案件由河北省廊坊市公安局广阳分局侦查终结,移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经依法审查查明,2022年6月10日2时40分许,陈某志、马某齐、刘某1、陈某亮、李某1、沈某俊、李某瑞及刘某2、姜某萍(二人作不起诉处理)在唐山市路北区某烧烤店吃饭时,陈某志对正在店内与同事李某、远某、刘某某用餐的王某某进行骚扰,遭到王某某的拒绝和斥责后,陈某志遂殴打王某某,王某某与李某对其进行反抗,后陈某志、马某齐、刘某1、陈某亮、李某1、沈某俊分别在烧烤店内、店外便道上、店旁小胡同内,共同对被害人王某某、李某、远某、刘某某持椅子、酒瓶击打或拳打脚踢。
案发后,4名被害人由120救护车送医,其中,李某、远某经医院检查无需留院治疗后自行离开;王某某、刘某某在普通病房住院接受治疗,于7月1日出院。经法医鉴定,被害人王某某、刘某某构成轻伤二级,李某、远某构成轻微伤。同时,经公安机关询问被害人、讯问犯罪嫌疑人,并综合现场勘查、调查取证,认定网传4名被害人在小胡同内遭性侵害、从楼上被扔下、被汽车碾压等均为虚假信息。
“三桶油”上半年日赚11亿
还要拿出850亿用来分红
8月28日,中国石化(600028.SH)披露2022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入1.61万亿元,同比增长27.9%;实现净利润435.3亿元,同比增长10.4%,盈利创历史同期最佳。此外,中国石化拟斥资不超过25亿元回购股份并全部注销。
至此,“三桶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已全部发布半年报,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三桶油”共实现净利润超过1978亿元,按上半年181天计算,相当于每天赚10.9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日赚6.89亿元,增幅超过五成。此外,这三家公司拟合计拿出850.94亿元用于分红。
▲图片源自证券时报。
具体来看,中国石油(601857.SH)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23.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3%;中国海油(600938.SH)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18.9亿元,同比增长115.7%。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各自经营一方,长期难分伯仲。但是,2022年上半年中国石油的上半年净利润几乎是中国石化的两倍,两者相差了388.61亿元。
盈利水平差距大的原因,还要归于“三桶油”的几大主营业务。其中,中国石油偏陆上油气开采和炼化,中国石化偏炼化,中国海油偏海上油气开采。
当原油价格提高,最“赚钱”的是处于行业上游的勘探与开发,最不“赚钱”的当然是受原材料上涨影响的化工、商品销售等。
比如,中国石化2022年上半年勘探与开发的毛利率为33.06%,营销及分销为6.28%,化工为3.94%;中国石油上半年勘探与生产业务毛利率32.31%,商品销售毛利率仅3.95%。
2022年上半年,中国海油毛利率高达54.91%,归母净利润达718.87亿元。
在油价居高难下的2022年,中国海油4月21日登陆A股,至8月26日,股价上涨了37.53%;中国石油、中国石化A股股价则在年内上涨了12.86%、7.87%。
尽管三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反应不同,但油气价格上涨对于“三桶油”无疑都是利好。截至今年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价格上涨了40.40%。
但是,成本的增长以及竞争加剧,也对成品油销售提出挑战。中国石化半年报预计,下半年境内成品油、化工产品需求回暖,天然气需求保持增长。中国石油半年报则认为,“国内成品油市场消费逐步恢复,但随着供应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即将退出中国市场?
麦德龙:谣言,已报警
8月28日,据第一财经消息,针对“即将结束中国市场业务”消息,麦德龙辟谣称,上述传言子虚乌有,并且已经报警,是有不法分子冒用麦德龙公司名义,这对公司名誉造成影响,麦德龙公司怕客户被骗,故而报警。
▲麦德龙报警回执。
此前,有微信群内出现麦德龙即将在数月内结束中国市场业务的说法,并称是由于母公司总裁换人,所以突然撤资。
这并非麦德龙第一次遭遇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早在2019年7月,据海外媒体报道,麦德龙已经开始了招标,旨在出售在中国的业务,据当时的报道,有至少有八九家中国本土巨头加入了竞购队列,这其中包括了万科、永辉、腾讯、大润发、苏宁和阿里巴巴等。
公开信息显示,麦德龙创立于1964年,目前在35个国家拥有760多家批发商场及食品配送业务。麦德龙自1996年进入中国,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商场,迄今为止在中国60多个城市,拥有100家门店,拥有2000多万会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300万是付费会员。
今年年初,麦德龙在北京开出一家新会员店,跻身赛道前列。据相关媒体报道,麦德龙于2020年5月开始在13家门店推出付费会员计划,即PLUS会员,会费为199元/年。同年11月18日,麦德龙PLUS会员项目正式登陆北京、武汉、沈阳、西安等11座城市。
麦德龙2020/21财年业绩(2020年10月-2021年9月)显示,销售营收247.65亿欧元,财年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5600万欧元,上财年净利润为4.6亿欧元。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仓储会员超市行业同比增长12.3%,市场规模达304.3亿元。2022年中国仓储会员超市行业预计同比增长10.1%,市场规模达335.0亿元。
市场规模持续的增长引来集体折戟的传统商超分食。据零售圈统计,仅2021年,就有永辉、家乐福、北京华联、家家悦、人人乐、北国超市等6家传统商超试水仓储会员店业态。
顾客爆料称茶包里有虫子
蜜雪冰城客服回应正在调查
8月29日消息,据新浪热点,河南郑州李女士表表示,当时打开蜜雪冰城茶包的时候没有发现,快喝完了发现茶包里面有虫子和虫卵。据大象新闻,蜜雪冰城客服回应称,正在加紧调查,具体处理结果目前还没出来。
▲图片源自网络。
无独有偶,8月25日晚就有网友爆料,在喝蜜雪冰城的奶茶时看到了虫子。
天眼查App显示,蜜雪冰城门店此前多次因食品问题被罚。今年3月,泾川县百香蜜雪冰城饮品店因蜜雪冰城特调奶浆、蜜雪冰城乳酸菌饮料过期被罚款1万元;4月,恭城县恭城镇蜜雪冰城奶茶店因多袋“焙炒咖啡粉”过期,被罚款2000元;6月,龙山县蜜雪饮品店因冰鲜柠檬水中发现虫子,被罚款1.2万元;6月,北京三阳臻成商贸有限公司经营的蜜雪冰城门店因已开盖的荔枝汁超过保质期,被罚款5000元。
7月,龙山县蜜雪饮品店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罚款1.2万。彼时,消费者在外卖平台购买1份冰鲜柠檬水中发现虫子。经调解,该店向消费者道歉,重制饮品一杯,并为消费者提供1元面值优惠券200张表示赔偿。当时一度引发热议。
1999年,蜜雪冰城被正式推出。而在早期,蜜雪冰城更多是以直营为主,开店速度并不快。
门店数量产生质的变化始于2010年,在这一年蜜雪冰城正式开启了“直营+加盟”的模式,截至2021年10月,蜜雪冰城在全国的门店数量正式突破2万家,比奈雪、喜茶和茶颜悦色等一众网红茶饮品牌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与此同时,新茶饮市场正面临行业增速放缓的问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新茶饮增速增速为26.1%,2021-2022年增速下降为19%左右,新茶饮市场正在经历阶段性放缓。预测未来2-3年,增速将调整为10%-15%。
蜜雪冰城也曾尝试向高端市场进军。例如2018年推出的高端茶饮品牌M+,主打鲜泡茶和特调牛乳等饮品,价格最高达到了20元。只是由于产品缺乏亮点,加上和目标受众重合度不高,最终惨淡收场。
2017年的“幸运咖”是蜜雪冰城向咖啡赛道进军的主要动作。2021年10月,蜜雪冰城还在郑州推出了首家“雪王城堡体验店”,不仅卖奶茶,还卖包括面筋、年糕、鸡肉等炸串。
但是以食品起家的蜜雪冰城已经多次触及食品安全的红线。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蜜雪冰城的投诉量已经有2400多个,多数都是产品卫生条件的“脏乱差”。
黄渤维权胜诉获赔100万
被告公司曾表示愿赔3万
8月28日消息,据21世纪经济报道,黄渤与山东鼎味康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姓名权纠纷民事一审判决书公布,鼎味康公司被判赔偿原告黄渤经济损失100万元、维权成本2820元,并且在《人民法院报》上刊登赔礼道歉的声明。值得一提的是,鼎味康公司曾表示,无力支付如此高额的赔偿。
▲图片截自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
判决书显示,原告黄渤表示,2020年3月,鼎味康公司未经他授权擅自在其经营销售的鼎味康品牌日式小圆饼、小米煎饼、日式小黑饼等多款产品的外包装显著位置使用他的肖像、姓名,并附有“电影《101次求婚》(主演:黄渤)”的文字。此外,鼎味康公司还擅自使用黄渤的肖像、姓名制作了广告宣传物料分发给各地团购商、分销商,高达40多个主体,并附有“品牌代言人:黄渤”“著名影帝黄渤也爱的小零食”“黄渤代言小米煎饼”等文字。
此外,黄渤称曾于2020年4月1日向鼎味康公司寄送过律师函,但鼎味康公司在收到律师函后并未停止侵权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鼎味康公司表示,其成立不到一年,从成立开始就遇上疫情,经营基础很弱,生产销售使用电影版权宣传的产品也不到两个月,并没有创造什么利润,而且召回和销毁的包材也达10万多元,故鼎味康公司确实没有能力支付如此高额的赔偿。但为了表达歉意,鼎味康公司愿意向黄渤支付3万元作为赔偿金。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鼎味康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注册资本800万元。
近年来,黄渤曾多次进行维权。今年3月,法院认为被告北京某建筑装饰公司未经原告黄渤许可,擅自使用其个人照片及姓名,构成对黄渤肖像权、姓名权的侵害,判定被告公司向黄渤致歉并赔偿经济损失20万元。
近来,一众明星也扎堆起诉企业侵权,其中很多都是因为“被代言”,涉及明星肖战、迪丽热巴、刘昊然、林俊杰等。
此外,杨幂工作室曾在微博上发布2019年至2021年4月的维权结果,其中名誉侵权案6起,肖像侵权案17起,最高赔偿金额为25万元,最低为5000元。
(本文由无冕财经综合自第一财经、新零售财经、中国商报、北京新闻、界面新闻、券商中国、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基金报、证券时报、e公司、中国经济网、新浪热点、大象新闻、互联网品牌官等报道。)
热门文章
每周人物